太歲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的一顆虛星,與木星運行軌道相同但方向相反,爾後演變成一種道教和民間信仰的神祇。
道教將天干地支紀年法之『六十甲子』星宿化、神祗化。道書謂六十甲子各有歲神,每一歲神各有名字,並且各有形態。六十尊元辰星宿神,每歲輪值,掌握本歲之人間禍福是為值年太歲,俗稱值年歲君,統歸其管轄,總管人間禍福,祛除邪魔,獎善罰惡,乃主宰人間罪福之神。
民間相信若本命的生肖運行至與太歲值宮同者,屬該生肖及其相對生肖者謂之「犯太歲」(如鼠年,太歲本命沖屬鼠者,對沖屬馬者),民眾唯恐觸怒太歲,諸事欠順,易有不測之災及損傷,便於當年祭拜太歲神以祈福消災,此活動便為「安太歲」、「拜太歲」,香港稱攝太歲。
民俗上都在年初新春之時(大都選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前),擇一吉日到寺廟或在自家安奉或拜太歲。
「香港衣紙」深明香港人生活忙碌,特別準備「代拜太歲平安服務」,幫助「犯太歲」或「沖太歲」的信仕們來年依始能得平安好運,諸事順利,充分準備迎接新一年。
- 太歲平安符
- 太歲大龍衣(一套)
- 大江寶(一份)
- 元寶/蓮花盤(一份)
- 「三開四摺」(一套,內包括『長貴人』,『圓貴人』,『金貴人』)
- 百人貴人符(一張)
- 大百解(一張)
- 運盤紙(一張)
- 十寸已摺玉扣壽金(十粒)
- 作福花」/還神花(一支)
- 祭品:水果一份
- 祭品:鮮花一扎
- 香燭一份(包含燭,香,大香)